磚混墻體裂縫成因
類別:鑒定基本常識 瀏覽量:2420 發布時間:2016.07.01多層房屋大多采用磚混結構,尤其是粘土磚房屋居多。房屋受損時,首先以墻體開裂的形式出現。砌體裂縫的出現,不僅影響建筑物美觀,也影響建筑物的使用,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。
一、因地基基礎原因而引起的墻體裂縫:當地基基礎產生不均勻沉降時,其表現形式大多是底層墻體開裂,嚴重時可能向上繼續延伸。
1、斜裂縫一般發生在建筑物縱墻的兩端,或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陽角。斜裂縫成因是由于地基局部沈降,使墻體承受較大的剪力,當砌體受拉應力超過其抗拉強度時,即發生斷裂。
2、裂縫多發生在窗間墻。當發生局部不均勻沉降時,沉降單元上部受到阻力,便窗間墻受到較大的水平剪力,當砂漿強度不足以抵抗該剪力時,即發生水平裂縫。
3、垂直裂縫大多在較寬窗的窗臺中部。當發生不均勻沉降時,窗間墻因受荷載較大,窗臺因其上伏有窗重,荷載很少,因此窗臺墻相當于反梁而窗間墻相當于反梁支座,窗臺墻因反向變形過大而開裂,上寬下窄。
防治措施
1、 加強地基勘察。驗槽時應釬探,以探明局部軟弱土層。對照勘探報告,辨別土層成分,防止因未作土樣分析而將某些特性土,如膨脹土、濕陷黃土當作一般土處理。對發現的軟弱土部分,應處理后,方可進行基礎施工。
2、 合理設置沉降縫。當地基壓縮性較大、房屋較長、體型較復雜或同一建筑物而基礎形式不同時,均應從基礎開始設置沉降縫。
3、 加強上部結構剛度,提高墻體抗剪、抗拉強度。當上部結構剛度較大時,可以適當調整不均勻沉降。
二、防止因施工或材料原因而產生墻體裂縫:當施工或材料質量低劣時,墻體裂縫呈不規則狀,且分布不均勻。但當施工順序不合理時,則能產生較集中的明顯的裂縫。
防治措施
1、 嚴把材料質量關,對不合格的材料堅決不用。
2、 嚴格按規范施工、砌體應上、下錯縫,內外搭接,水平灰縫及豎向灰縫應飽滿。嚴禁以鋪漿代替灌縫,轉角和交換處應同時砌筑,半磚使用率不得超過5%。
3、 認真分析房屋結構,合理安排施工工序,應先建主體后建附屬,先建重而高部分,后建輕而低部分,對大面積現澆板,應設置后澆帶。
4、 對沉降縫、伸縮縫等,一定要將縫內雜物剔除干凈,使縫能正常發揮作用。
5、 承重或非承重構造柱與墻體間應設2Φ6拉結筋,間距為八皮磚,每端伸入墻內1米或到洞口邊。
6、 預制過梁遇構造柱,當搭接長度不足250毫米時,應改為現澆,伸入構造柱內。
三、防止因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墻體裂縫:當溫差變化過大而房屋對溫差產生的內應力缺乏有效抗力時,在房屋的頂層常發生斜向、水平裂縫。
1、斜向裂縫多發生于頂層縱墻兩端,其寬度一般中間大、兩端小,當外縱墻兩端有門窗時,裂縫沿窗口對角方向裂開。
2、水平裂縫多發生于頂層圈梁下,縱墻、橫墻均可發生,房屋兩端較嚴重。
防治措施
1、 屋面加設保溫層可以有效減小屋蓋與墻體的溫差,保溫層必須具有一定的厚度,且應設隔氣層、保護層、透氣孔等。
2、 當房屋較長、體型較復雜時,應合理設置伸縮縫。
3、 當縱墻兩端開間內設有較大洞口,可以在洞口兩側設置砼構造柱,與上、下圈梁拉結,既可以加強該開間的剛度,又可以阻止裂縫發展。
4、 提高頂層砌體強度,以加強墻體抗溫應力的能力。
5、 合理安排屋面施工時間及施工工序,施工時盡量避開高溫或寒冷季節,加強屋面養護,必要時設置后澆帶,以解決砼施工中的應力問題。
四、防止因設計原因而引起的墻體裂縫:設計不當
1、在局部軟弱地基中如處理不當,則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,當上部結構剛度不足以抵抗由不均勻沉降而產生的內應力時,即發生開裂。
2、房屋過長或型體復雜,易產生不均勻沉降或溫差裂縫。
3、由于相鄰建筑基礎的影響,地基易產生附加沉降。
4、設計時未進行荷載不利組合,導致使用荷載分布與設計值相差過大。
5、砌體強度設計不足。
6、圈梁設計過小或強度過低,洞口過梁搭接長度小于250毫米等。
7、大梁擱置在砌體上,砌體局部承壓面不足或偏小,發生開裂。
8、因大梁剛度偏小而產生撓度,嵌固在墻內的梁端發生位移造成墻體開裂。
防治措施
1、 對局部軟弱地基應作加強處理,同時應加強上部結構剛度,對膨脹土、濕陷性黃土應作特殊處理。
2、 相鄰建筑物間基礎應留有一定間隙,同時應計算相鄰基礎應力疊加時產生的沉降量,便該沉降量與整個建筑物沉降量相同。
3、 計算時,認真進行不利荷載組合;設計中,注明使用荷載。
4、 認真驗算砌體強度、驗算砌體局部承壓,當局部承壓不足時應設置砼墊塊。
5、 各構件剛度應滿足規范規定的變形要求。
6、 對較長的房屋,其頂層的房屋端開間應加強剛度。
7、 做好屋面保溫層設計。
五、防止因使用不當引起的墻體裂縫房屋裝修時:應征求原設計人員意見,對承重構件不得隨意破壞,裝修樓地面時荷載不應超過設計值;使用中,荷載不應過于集中;房屋超過結構合理使用年限,應委托相關單位進行鑒定。必要時,對損壞的構件進行加固并加強觀測。